在云南的壮丽山川间,一条蜿蜒的高速公路正悄然成形。这条公路不仅连接了玉溪、石屏与红河三地的经济发展命脉,也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。
峨石红高速(玉溪段)项目,作为这个宏伟蓝图中的重要一环,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全面推进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,探索创新了一批好经验、好做法,推广应用了一批新设备、新举措、新工艺,建立起了一套独属于该项目的科学、智能、绿色的标准化管理体系,高质量书写着新时代交通建设的新篇章。
整洁美观 工程形象“标准化”
▲路基施工标准化
打造标准化工地,让施工现场“靓”起来。项目团队将施工作业面划分为四个板块,以点带面,持续打造标准化亮点。
“行进区”设置标准化大门、封闭式围挡、安全文化宣传标语等设施设备。
“展示区”不仅设置内容详实的“一图五牌”,还设置桥梁工程首件展示、钢筋加工场功能区展示、隧道“五大系统”等现场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展示。
“休憩区”配备集装箱式的移动板房,水电设施完备,为一线作业工友和管理人员提供遮风蔽雨的休息场所。
“作业区”采用统一的移动防护围挡、反光锥、警示标识等设备用于临边防护。
▲柏龙箐大桥监控
每日上午,安全员组织开展现场安全文明检查,记录存在问题,督促限期整改。项目团队对各班组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定期评比,评比结果通报表扬或批评。同时,在项目驻地、施工现场等场所设置施工生产标识牌、安全标志、安全防护设施,张贴各类宣传标语口号,并及时更新维护,确保施工人员着装统一规范,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,做到现场整洁、标牌齐全、施工有序。
创新启程 项目施工“标准化”
在峨石红高速(玉溪段)这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土地上,一段关于创新、标准化与效率提升的故事正悄然上演。
▲高举臂边坡防护钻机作业
在路基边坡框格梁施工中,项目团队进行了多项工艺改进,以提高工程的外观质量。施工前,工人按设计要求开槽,采用塑钢模板,支三面模板,振捣到位,顶模采取开孔措施,利于振捣时气泡排出,确保边坡达到更好的外观质量。此外,项目严格执行“开挖一级、防护一级、绿化一级”,各道工序搭接顺畅。同时,项目的边坡防护施工应用了高举臂钻机,这一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,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。
钢筋加工场标准化
钢筋加工场细分为原材料堆放区、半成品堆放区、加工区和运输通道等功能区,功能分区明确,标准化的场地布局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,也强化了安全管理。
桥梁上部结构定型化挂篮和吊笼应用
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,采用定型化挂篮和吊笼,结构简单、材料轻便,可实现单人操作,与传统的吊笼或支架相比,更易于操作、适应性更高,能实现多次周转,促进了项目标准化建设。
设立标准展示区
在小街互通1#桥35号桥台后的路基段,项目设置了标准化展示区,展示内容包括样板工程的圆柱墩试验墩、预制T梁试验梁、安全防护标准化设施和观摩平台等,供各方参观学习。
隧道“五大系统”应用
目前,隧道施工的“五大系统”已在本项目的两座隧道6个洞口施工中实现覆盖。项目团队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实现人车分离、隧道施工全过程监控、施工人员定位、隧道有害气体预警等,切实加强了隧道工程现场的安全管控。
▲隧道“五线上墙”
此外,隧道施工引入“五线上墙”精细化管理措施,通过精确定位管线、钢筋安装位置及仰拱浇筑标高,有效控制预埋盲管和钢筋的精准定位、仰拱顶面的线型,减少下料的浪费,节约隧道施工的材料成本。在施工技术上,采用“三台阶七步开挖法”,通过分步开挖和及时支护,有效地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的稳定。
提质增效 安全质量管理“标准化”
在峨石红高速(玉溪段)项目施工过程中,提质增效与安全质量管理“标准化”成为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双轮驱动。
强化安全管理标准化
T梁施工标准化
推行一项创新的T梁支撑系统,该系统的特别之处在于增加可调节顶托。无论T梁的位置如何变化,或是梁场情况如何复杂,该系统都能灵活调整支撑的高度,确保T梁始终稳定。同时,T梁施工爬梯也被改进为定型化设计,工人上下工作面更加安全。爬梯上增加可锁定轮子,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捷。
高空作业标准化
采用机械爬模施工空心薄壁墩,降低高墩施工的安全隐患,有效保证施工进度。同时,项目推行一项关键的安全措施——水平生命线,这是一种在高空作业面上临时安装的安全装置,这条生命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,为工人们提供安全保障。
施工用电标准化
项目进一步规范现场临时用电,配备三级配电箱,方便接入电器,使用电器时不需要再拆线与接线,且插拔方便,节省作业时间和劳动力。同时,保证箱内接电操作均由专业电工管控,确保用电更加规范安全。
强化质量管理标准化
▲石洞山隧道进口
石洞山隧道右洞长1953.47米,左洞长2008米,Ⅳ级围岩占82.3%,V级围岩占17.7%,是峨石红高速公路(玉溪段)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。这种围岩自稳性极差,如大米掺杂面粉一样,需要极高的施工技术。
为提高隧道施工质量,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QC小组,制定“三二一”湿喷喷射混凝土控制平整度的施工工艺。这项工艺的应用,使得隧道喷浆作业人员由原来的9名降低到3名,将喷浆的施工时间从6小时每循环缩短到3小时每循环,喷浆料的回弹量减少30%,不仅减少了隧道初期支护成本和人工成本,还改善了以往干喷工艺质量差、作业环境恶劣的问题,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。
▲隧道施工标准化
“以前在隧道里作业,最难受的是眼睛,即使戴防护面罩,眼睛还是会被粉尘吹得生疼,现在技术成熟了,对我们工人安全作业、舒适作业也有了保障。”掌子面施工作业人员表示。
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隧道施工工法、工序、工艺,项目经理部组织隧道各班组间进行现场学习和经验分享,促进工艺、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施工的交流探讨。通过各方协作,隧道施工实现工序间的零衔接,最高月进尺突破了100米,整体施工效率和进度得到较大提高。
精准施策 绿色施工“进行时”
项目团队始终坚持绿色节能环保施工的建设要求,结合智慧工地平台,推进数字施工、绿色施工,动态掌控项目生产进度,实现绿色施工扬尘防治施工模式,全力打造示范引领工程。
▲三分部梁场
打造绿色梁场。在项目梁场上,阳光炽热地照耀着,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。在这里,项目运用自动喷淋养生技术,配合智能压浆设备,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,还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▲三分部梁场自动喷淋系统
自动喷淋系统不仅保证了混凝土表面湿度的均匀性,还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不均匀和遗漏。而在这背后,还有一套更为精细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在默默支撑。项目团队设计了一套巧妙的水回收系统,将施工用水和雨水收集起来,经过沉淀、过滤等处理工艺,将净化后的水再次利用于喷淋养生等施工环节。这样一来,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新水资源,还减少了废水排放。此外,集中加工钢筋等材料,减少材料浪费。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梁场节水节电率达到30%,有效降低了粉尘污染,减少了钢筋加工的损耗,也为工程缩短了施工周期。
▲T2拌合站
清表土再利用。施工中,清表剥离的土壤较多,为了不浪费这些宝贵资源,项目团队将清表剥离的土壤收集起来,用于复耕复垦和植被恢复。通过这种方式,工人们成功将50%的清表土重新利用,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。
隧道洞渣再利用。在石洞箐隧道的施工中,工人们挖掘出了大量的洞渣。这些看似无用的石块,在项目团队的巧妙设计下变废为宝,用作路床填料、级配碎石以及隧道喷射混凝土。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洞渣再生利用率达到20%,还有效节约了10%的建筑材料成本。
▲T2拌合站充电式装载机
推广使用节能机械。工地上,T2拌合站首次引入充电式装载机,通过使用新能源机械,有效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。通过绿色技术的应用,不仅将峨石红高速公路(玉溪段)建设成一条现代化的交通要道,也打造成一条环保的绿色之路。
2024年以来,峨石红高速(玉溪段)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。1月7日,石洞箐隧道左幅率先施工至红河段交会点;5月8日,首片梁完成架设;6月14日,首座桥梁完成T梁架设;8月10日,全线最高墩玳瑁村大桥首片预制梁成功架设......
截至目前,峨石红高速(玉溪段)项目全线路基工程挖方完成84.41%,填方完成86.73%,隧道工程完成62.37%,桥梁工程完成41.68%。项目成功完成小街互通标准化施工场地及4个标准化梁场的建设工作,吸引了众多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到访观摩、交流学习,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。下一步,项目团队将在坚持项目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,深入探索“四新技术”的应用,高质量推进后续工程建设,用实际行动铸就品质工程。
记者:刘妍姣
来源:“云南建投集团”微信公众号